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赏析
起笔描绘欲筑鱼梁之景与变数:“欲作鱼梁云复湍”,诗人开篇表明想要在水流湍急处搭建鱼梁,可此时天空中乌云密布,江水湍急。 “欲作”体现出诗人的计划,而“云复湍”描绘出环境的变化,为下文的发展埋下伏笔,暗示事情不会顺遂进行。这一句既展现出诗人对平静生活的一种期望,试图通过搭建鱼梁来满足生活所需,又揭示出自然环境带来的阻碍,营造出一种不确定的氛围。
承句强化环境变化带来的感受:“因惊四月雨声寒”,进一步描述环境变化对诗人的影响。四月本应是春末夏初较为温暖的时节,但此时突如其来的雨声却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惊”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这种意料之外天气变化的诧异,“寒”字不仅写出了身体上的寒冷,更传达出内心因环境突变而产生的不安情绪,强化了那种计划被打乱后的错愕与担忧。
转句揭示深层担忧的原因:“青溪先有蛟龙窟”,解释了诗人不敢贸然行动的深层原因。原来青溪之中早就有蛟龙的巢穴,这使得在溪边搭建鱼梁这件事充满危险。“蛟龙窟”象征着潜藏的威胁,表明诗人所处的环境并非表面所见那么简单,而是隐藏着未知的风险,为诗歌增添了一层神秘而紧张的氛围。
合句点明不敢安的无奈:“竹石如山不敢安”,面对如山脉般堆积的竹石和潜藏蛟龙的青溪,诗人最终发出“不敢安”的感慨。这里的“不敢安”不仅指不敢安心搭建鱼梁,也暗示了在这样复杂且充满潜在危险的环境中,难以获得真正的安宁。反映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敬畏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从侧面体现出生活的不易与艰辛。
整首诗通过描述搭建鱼梁计划的受阻,借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潜在危险,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不确定性和潜藏风险的担忧,展现出杜甫诗歌关注生活细节、借景抒情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个人处境
草堂生活的日常与思考: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期间,生活相对稳定,使他有精力关注日常事物,思考生活中的种种。搭建鱼梁是当时较为常见的生产活动,诗人也有此打算,体现出他积极融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