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声色兼备的近景描绘:“两个黄鹂鸣翠柳”,起句从近处着笔,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翠绿的柳树枝条间,两个黄鹂欢快地啼叫着。“两个”明确数量,给人以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感;“鸣”字则化静为动,增添了画面的活泼氛围,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让人听到黄鹂清脆的歌声,看到它们灵动的身姿在柳丝间穿梭。
开阔辽远的远景勾勒:“一行白鹭上青天”,视角随之拉远,描绘出更为开阔的场景。一行白鹭整齐地向青天飞去,“一行”与前句的“两个”相对,一纵一横,一群体一个体,形成鲜明对比。“青天”作为背景,衬托出白鹭飞翔的高远与自由,画面由近及远,境界开阔,色彩上黄、绿、白、青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日图景,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时空交织的画面拓展:“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将视线收回屋内,透过窗户远眺西面的山岭,那山顶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含”字运用巧妙,赋予窗户以包容的姿态,仿佛将西岭的雪景框在窗中,成为一幅天然的画。“千秋雪”则点明时间的久远,让人联想到岁月的沧桑与自然的永恒,使画面在空间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时间的维度,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联结现实与想象的伏笔:“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东吴距成都路途遥远,“万里船”不仅表明了空间距离的漫长,还暗示着交通的畅通与商业的往来。这一句将现实与想象相连接,船只的存在让人联想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灵动与遐想,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虽历经战乱,但仍存在着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短短四句,却描绘出远近结合、动静相宜、时空交织的画面,既有对眼前美景的生动描绘,又蕴含着对时空的思索和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杜甫诗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绝句四首·其三》时,个人生活状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了该诗的创作背景。
个人生活状态
草堂生活的安稳与创作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