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兵车行》杜甫(2/3)
尊严。“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指出战争使百姓生活困苦,却还要承受沉重的赋税,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全方位苦难。

    观念转变:无奈悲愤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通过人们对生男生女观念的转变,反映出战争让百姓陷入极度痛苦与无奈的境地。传统观念中重男轻女,而此时却认为生女孩更好,因为男孩往往在战争中丧生。这种观念的逆转,饱含着百姓对战争的悲愤控诉。

    结尾渲染:阴森凄惨

    诗的结尾“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描绘出青海边从古至今,战场上累累白骨无人掩埋,在阴雨天,新旧鬼魂的哭声啾啾。这一阴森凄惨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恐怖,将诗歌的悲剧氛围推向极致,给读者留下深刻而沉重的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 年)。当时,唐朝统治者好大喜功,不断对边疆地区发动战争,以满足其开疆拓土的野心。频繁的战争使得大量百姓被征入伍,造成劳动力短缺,田园荒芜,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杜甫生活在这个时期,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种种灾难,对百姓的痛苦感同身受,于是创作了这首《兵车行》,以诗歌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政策及其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兵车行》的创作与唐玄宗时期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这一背景从多个维度深刻影响了杜甫在诗中的情感表达。

    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之情

    战争频繁的现实激发愤怒:唐玄宗时期,统治者好大喜功,不断发动开边战争。频繁的战事致使大量百姓被征入伍,“点行频”正是这种现实的写照。杜甫目睹无数家庭因此破碎,男子被迫离家征战,生命如草芥。“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诗人以犀利之笔,将批判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把边疆流血漂杵的惨状与统治者不知收敛的开边意图相对照,表达出强烈的愤怒与谴责,痛斥其为满足私欲而不顾百姓死活的行径。

    长期战争的后果引发不满:旷日持久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