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天末怀李白》杜甫(1/4)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赏析

    开篇寄情,深切关怀

    -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诗作开篇,秋风从天边飒飒吹来,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下,杜甫不禁牵挂起远方的李白,直接发问“君子意如何”,这份问候简单却饱含深情,体现出两人情谊深厚,杜甫对李白近况的担忧溢于言表。秋风的寒凉不仅是自然气候的体现,更烘托出杜甫对友人处境的忧虑,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颔联忧虑,情系友人

    -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期盼着能收到李白的消息,就像盼望着鸿雁传书。然而,“江湖秋水多”,此时江湖上秋水茫茫,路途险阻,暗示着书信传递艰难,李白的消息难以及时送达。这一句既写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又象征着李白漂泊江湖的危险处境,体现出杜甫对李白安危的深切担忧,进一步强化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与景相互交融,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杜甫内心的焦虑。

    颈联悲愤,揭示世态

    -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两句诗是杜甫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揭示与悲愤感慨。他认为,似乎有才华的人总是命运坎坷,仿佛文章本身就憎恶作者命运通达;而那些邪恶的势力(魑魅)却喜欢看到人们犯错,以便趁机陷害。这既是对李白因才华横溢却屡遭不幸的不平之鸣,也是对整个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杜甫深知李白的才华,也明白他所遭受的苦难,这种对友人命运的悲愤,源于对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深刻认识,使诗歌的情感从单纯的思念上升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高度。

    尾联联想,哀思遥寄

    -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杜甫由李白的不幸遭遇联想到自沉汨罗江的屈原。他觉得李白与屈原有着相似之处,都是才华出众却命运多舛,遭受冤屈。他想象李白或许会与屈原的冤魂对话,以表达内心的愤懑,并会像屈原投诗汨罗一样,把自己的诗篇投赠给汨罗江,以寄托哀思。这一联想不仅体现了杜甫对李白的深切同情,也将李白的命运与屈原相联系,深化了诗歌对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