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赏析
首联:点明时间与环境,营造沉郁氛围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诗人开篇点明时间是寒冬腊月,日月更迭,匆匆将白昼缩短。自己身处远离家乡的夔州,霜雪初停,寒夜笼罩。“催”字形象地表现出时光流逝之快,让人感受到岁月的紧迫与无情。“天涯”则强调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处境,而“霜雪”“寒宵”等词描绘出寒冷、凄清的环境,奠定了全诗沉郁悲凉的基调,饱含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和自身漂泊的感慨。
颔联:视听结合,描绘壮阔而悲壮之景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五更时分,军中的鼓角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显得格外悲壮,传达出战争的紧张气氛。此时,诗人仰望三峡的夜空,看到星河的倒影在江水中摇曳不定。“鼓角声”是听觉感受,“星河影动摇”是视觉画面,一动一静,相互映衬。鼓角声的悲壮与星河倒影的动荡,不仅描绘出夔州夜晚独特的景象,更暗示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展现出一种雄浑壮阔而又悲壮的意境,蕴含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颈联:描写社会乱象,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由自然界的景象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因为战争的缘故,千家万户传来痛哭之声,这哭声在荒野中回荡,让人深切感受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而在一些地方,还传来少数民族渔人樵夫唱的歌谣,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野哭”反映出百姓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诗人听闻此景,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对战争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尽在其中。
尾联:借古伤今,感慨人事与命运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诗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诸葛亮和公孙述,他们曾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然而如今都已化为黄土。由此感慨世间万物无论多么辉煌,最终都归于尘土。面对这样的历史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