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
明妃:即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女,西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昭君村在今湖北兴山。
紫台:紫宫,宫廷。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指匈奴所居之地。
青冢: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传说塞外草白,昭君墓上草色常青,故称。
画图省识春风面:汉元帝因宫女众多,令画工画像,按图召幸。宫女们多贿赂画工,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工便将她画丑,因此不得召见。后来匈奴求亲,元帝按图选昭君去,临行前才发现她美貌出众,但已无法更改,只好追究画工责任,将毛延寿等人处死。省(xg)识,略识。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环佩:妇女戴的装饰物,这里指代昭君。
赏析
开篇的不凡气势:“群山万壑赴荆门”,诗人用雄浑的笔触描绘出三峡一带群山连绵、万壑奔腾,直赴荆门山的壮阔景象。一个“赴”字,赋予群山以灵动的生命力,化静为动,为昭君的出场渲染了一种磅礴宏大的背景,暗示昭君的不凡,如同这山川般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命运的悲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此句高度概括了昭君的一生。她离开汉宫,远嫁匈奴,最后葬身塞外。“一去”与“独留”形成鲜明对比,“紫台”与“朔漠”、“黄昏”与“青冢”的对照,突出了昭君命运的悲惨和孤独,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
对昏庸统治者的批判:“画图省识春风面”,诗人借汉元帝仅通过画图来认识宫女容貌,导致昭君远嫁的典故,讽刺了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和以貌取人的浅薄。这种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行为,正是造成昭君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也隐含着诗人对自身及众多有才之士不被重用的愤懑。
昭君怨恨的深刻表达:“环佩空归夜月魂”,想象昭君的魂魄在月夜归来,然而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