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忧集行》 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赏析
结构与层次
- 少年的欢乐:开篇回忆十五岁时,心境还像孩童般天真,身体健壮得如同小黄牛,活泼好动,八月庭院里梨枣成熟时,一天能上树千百回。这几句以欢快的笔调描绘少年时期无忧无虑、充满活力的生活,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
- 中年的忧苦:“即今倏忽已五十” 笔锋一转,写如今转眼间已到五十岁,身体大不如前,坐卧多而行立少。为了生计,还要勉强陪笑应酬主人,可悲地看到自己的生活中百忧交集。这部分直接抒发了诗人中年时期在生活与精神上承受的沉重压力。
- 家庭的困境:最后几句描绘回到家中,依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老妻看到自己的愁苦面容,与自己同样悲伤。不懂事的孩子不知父子间应有的礼节,在门东哭闹着要饭吃。从家庭场景进一步渲染生活的艰难,将 “百忧” 具象化。
情感表达
- 时光流逝的感慨:从少年的活力无限到中年的衰老疲惫,诗人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岁月无情,曾经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
- 生活困苦的悲叹:“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深刻体现了诗人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强颜欢笑迎合他人,却满心悲苦,生活中忧愁众多。家徒四壁、孩子索饭等细节,进一步强化了生活贫困带来的悲哀。
- 复杂的人生辛酸:诗歌将个人的经历、家庭的困境与社会现实相联系,传达出一种在困境中挣扎的复杂辛酸之情,不仅是个人的苦难,更是那个动荡时代无数人生活的写照。
艺术特色
- 对比鲜明:诗中少年与中年的状态形成强烈反差,少年的欢乐活泼与中年的愁苦衰老,突出了人生境遇的巨大变化,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