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查不到的。大家纷纷上前帮忙,协同工人将设备搬进新车间。
在忙碌的间隙,肖爱国向李副厂长询问:“像这样生产电机的设备,其他厂还有吗?”
李副厂长回答道:“有的,在邻市电风扇厂还有三台类似的设备。我们这个城市以前是联苏,援建的城市之一。”
等到卫生全部都搞好,箱子全部摆放好之后,肖爱国对大家说:“你们先走,我再折腾一下机器,看看怎么样改造。”
晚上9点,肖爱国、肖爱民、肖爱邦、李明风和林小芳开始拆开箱子,按照肖爱国“画的”图纸进行拆解和安装。
他们将坏的零件更换成新的,或者用更先进的配件进行替换。
小芳是从早上就过来的,肖爱国并没的叫她,但她主动的说她可以做好后勤工作,买水、买饭之类的。
经过10个小时的奋战,时间已经到了天亮。
整个设备已然装好,与全新的设备相比,60的配件进行了更换。他们再装上流水线等配套设施,整个改造已经完成。
肖爱国给机器插上电,按了按开关键,所有设备正常的运行起来。
看到设备能正常运行,又检查了一遍,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没有问题。然后肖爱国把旁边的材料装上。
这些材料虽然说是几年前的,但保管得非常好,上面的胶膜还没有取下来。肖爱国这次轻轻的按在开关上,整个设备全部运行起来。
材料进入到设备,到变成一个个电机,只花了40秒。
而几年前设备从进入到机器,到变成半成品,花了近三分钟。半成品出来后还需要人工装配。
机器开了五分钟,竟然生产了250个配件,而且良品率是100!。
肖爱国又在面板按了按,调到最高速度,这次更夸张,一共生产了375个配件。
而这里出来的是成品!每分钟可以生产50个成品,最快每分钟可以生产75个!
因为减少了工序,工艺的提升,成本降了60。
也就是说速度提升了195倍,现在最新的进口货(国外卖给种花家的也不是最新产品)也只提升了3倍!
材料成本下降了60。人力成本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