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要做凉茶?”沈语的话音刚落,宋老二就眼冒精光地看着沈语,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凉茶的市场。
而沈语则赞许地点点头,表示认可宋老二的反应。
与此同时,一旁的宋老三却一脸茫然,似乎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做凉茶这个决定。
沈语心中确实属意于把凉茶这件事交给宋老二,老二常年在镇上给人干活,对于哪里人多、哪里有消费力了如指掌。
现在看他反应这么快,沈语也是确定了自己没有看错人。
她今天粗粗估算了一下成本。一炉子凉茶所需的药草,如果拿到药铺去卖,大概能够卖到两到三文钱。
水是他们自己打的,不算钱,人工也不算钱。
一炉子凉茶最多可以产出二十碗左右。
她决定将凉茶的售价定为一碗两文钱,比茶铺的热茶便宜一文钱,但又比镇口的井水贵一点五文钱。价格定好了,接下来就是要考虑在哪摆摊儿了。
沈语跟宋老二把凉茶的成本和定价一说,两人一合计,凉茶生意最好还是别放在镇口跟那卖井水的大汉抢生意,一个是人家在那摆摊那么久了,也是镇上的本地人,强龙不压地头蛇。二个是镇口的消费主力基本都是各个村里进镇的人,兜里三瓜两枣未必舍得吃。
宋老二倒是想到他之前帮工过的码头是个好去处。
码头人来人往,生意繁忙,做苦力的一天也能挣个二三十文钱,运气好,碰到大船队经过,还能往40文钱去靠靠。
卖力气的人比谁都珍惜自己的身体,长时间在日头下干活,太阳一晒,不喝水就口干舌燥,他们对水的需求极大。
虽说临河,但经常有人在河边排泄生理需求,几个大男人有时还会比谁的最远,谁的最高,故而他们是不会去喝河里的水的,自己嫌弃自己的。
去旁边的茶铺呢,只为解渴的话,其实还是挺亏的,毕竟3文钱一碗茶呢,茶铺自然是想要他们买壶装水,这样赚的多。
可对他们干活的人来说,时间就意味着铜板,哪有时间点上一壶茶在那慢慢的品啊,只有咬咬牙狠下心买一碗茶来吃。
沈语听宋老二说了码头的情况,当下就拍板决定了,干。
沈语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