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算吃你家的猪油饼了,昨天中午排了老半天的。”拿到饼的客人十分的兴奋。
沈语笑笑回应道:“吃好了再来啊。”
“行嘞,没问题。”那人拿着饼走了。
远处有个客人张望了一下,才确定了沈语的摊位,走过来:“老板,要三个猪油饼。”说着还抱怨了一句:“你这摊位咋换位置了,我刚刚差点走错。”
“不好意思啊,客人,今日来的有些晚了,我给你把酸菜加多点,你能吃不?”
听到能多就加配菜,那人猛地点点头:“行,行,那可太行了。”
把那人送走,沈语看了看别人的摊位,再看看自家的摊位,一拍大腿:“我就说少了什么呢!”
宋老大和宋老二两人被沈语的动作吓了一跳,听了她说的话,都有些茫然:少了啥?
“幌子啊。”沈语痛心疾首的说道。
顾客认识一个摊位首先就是招牌,其次才是地点。
沈语的摊位是既没有招牌,地点也换了个位置,所以会出现别人认不出来地方的这种情况。
而反观其他几个店铺,都有幌子,在风的作用下,随风舞动着,向人昭示这家是卖什么的。
大意了大意了。
第一次做生意果然是有点不懂,啥都需要自己摸索。
今天备的货量充足,早上卖完一波,趁着空档,沈语就去了刘兰芝的店铺,买了一块适合做幌子的布头,又问她那借一根竹竿。
竹竿刘兰芝那没有,但是她从对门那给沈语要了一根烧火棍,沈语看了看烧火棍的长度,额, 怎么看怎么短。
算了吧,勉强能用。
跟刘兰芝道了谢,就抱着布头和烧火棍去集市上寻了一位卖字的先生,请先生写了“猪油饼”三个字,给了6文润笔费。
写3个字都赶得上她卖6个饼了,沈语有些肉疼。
她又去集市上买了肉和面粉等物,补了一波货。
然后带着自家新做的幌子和烧火棍就回到了摊位上。
几人找了合适的角度把这个幌子用烧火棍绑在摊位上,怎么看都比别人矮了一头,先凑合着用吧,沈语寻思着自己之前搜集的那些树枝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