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在日光下闪耀着威严的光芒,然而,在这看似祥和的宫闱深处,却笼罩着一层愁云。乾隆帝的母亲,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突然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太医院的太医们纷纷会诊,开了无数药方,却都无济于事。皇后的病情日益加重,形容憔悴,乾隆帝心急如焚,每日处理完朝政,便匆匆赶到皇后寝宫,陪伴在侧,眼中满是忧虑与焦急。
一日深夜,乾隆帝在御书房中批改奏折,因忧心母亲病情,久久无法集中精力。不知不觉间,他竟伏在案上沉沉睡去。恍惚中,一位身着素袍的观音菩萨缓缓降临。观音菩萨面容慈祥,周身散发着柔和的金光,手持杨柳枝,轻轻洒下甘露。甘露落在皇后身上,皇后的脸色渐渐红润,病痛似乎也随之消散。乾隆帝惊喜交加,正要跪地叩谢,却突然从梦中惊醒。
醒来后的乾隆帝,回想起梦中的情景,历历在目。他深信这是观音菩萨显灵,前来拯救母亲。于是,乾隆帝即刻下令,召集宫中的能工巧匠,命他们依照自己梦中所见,塑造一尊白衣观音像。工匠们领命后,日夜赶工,选用上等的材料,精心雕琢。他们仔细揣摩乾隆帝描述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庄严完美呈现。
与此同时,乾隆帝亲自前往雍和宫,挑选供奉观音像的位置。雍和宫,这座庄严肃穆的藏传佛教寺院,自建成以来,便承载着无数信徒的虔诚与祈愿。乾隆帝步入雍和宫,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他在宫中四处巡视,最终选定了主殿的中央位置,认为此处最能彰显观音菩萨的尊贵与慈悲。
经过数月的努力,白衣观音像终于塑造完成。这尊观音像高约数丈,身姿婀娜,面容慈祥,身着洁白素袍,衣袂飘飘,仿佛从天而降。她手持杨柳枝,轻轻垂下,仿佛随时准备洒下甘露,拯救世间疾苦。乾隆帝看到观音像的那一刻,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他觉得这尊像与自己梦中所见毫无二致。
观音像被隆重地迎入雍和宫,安置在主殿之中。乾隆帝率领一众王公大臣,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仪式上,香烟袅袅,梵音阵阵,信徒们纷纷跪地叩拜,祈求观音菩萨的庇佑。自观音像供奉在雍和宫后,前来参拜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情,向观音菩萨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