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歌声声慢 > 第34章 红袖碧鬟作了土,飞雪姗姗舞(2)(1/8)
    话说苏辙离开仁宣宫后没有立刻返回苏(辙)府,而是命人驾车去太平兴国寺找苏轼去了,这冰天雪地,车马很慢,直到夜黑才到太平兴国寺,见到苏轼,具谈与太后所论之事。

    苏轼觉得非常的奇怪,问道“子由见得高太后,没有谈得国家大事,却谈得当年的这些种种?”

    苏辙亦是觉得奇怪,众人莫解。当时在太平兴国寺陪同苏轼还有黄庭坚和李格非,于是四人使劲的揣测太后之意。最后黄庭坚推测道“苏翁,吾数次入宫见得大娘娘及赵煦,知其对你青睐有加!此番如此行径,不是旧时未曾有过的儿女情长,就是对欣赏之人的庇护。然而我却甚为不妙,你且思索,你若为宰,如何处置三司三府三院六部的反对之声,太后趋避汝之厉害,必不令你为宰。可是你若不为宰,则行事必碍手碍脚。吾等之努力岂不是多半都付诸东流了!”

    李格非也急切道“鲁直说的有道理,我亦是担心于此。”

    黄庭坚道“错就错在时机不应,自宋朝始,无论谁人为宰,必要有得力的资应,想当年王安石公也是得到神宗皇帝鼎力支持才得以行复数十载,范文正公(范仲淹)则也得英宗皇帝支持才得以成事,否则即便为宰也都是庸庸碌碌之辈,能成事者少。太后有意支持苏翁,但是她将不久没于人世,若是没了太后,赵煦语焉未明且势力单薄,其他人恐怕都有反对之意。”

    众人哀婉叹息了一阵后,苏轼则道“既然天道让我等不成事,那也只能顺应天道,待时间去时,且行且更新。毕竟太后所为本意也是为苏某长计,吾不忍怪她,此夜分明又是诸多不眠夜。文叔,鲁直,子由且请先回,吾今夜在此陪伴闰之最后一程。”

    虽然甚是不畅快,但是李格非,苏辙,黄庭坚还是听苏轼言,纷纷离去。于是苏轼一人在这大雪纷飞的夜晚,在太平兴国寺守候在王闰之的灵柩之前,静静的思索着自己前生的故事,不仅是关于王闰之,还有王弗和太后的故事。他曾为王弗写了万千诗篇,却未有只言片语对王闰之和太后说,今夜他便将这万千嘱咐寄托在这首《蝶恋花》上。

    红袖碧鬟作了土。独自凭栏,飞雪姗姗舞。应笑孤人何处去?只隔泪眼相思缕。

    钗凤金娥成败絮。肠断声声,情乱几时许。却道故人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