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返九五豪门兄妹的财富征途 > 第150章 教育圣地的虹吸效应(1/2)
    2016年4月16日,在中原某二线城市的重点中学里,高三年级组的办公室内气氛略显压抑。数学老师陈静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揉着发酸的肩膀看向窗外。月薪4500元的工资条在抽屉里躺了五年,除去房贷和孩子的补习班费用,所剩无几。突然,手机弹出一条新闻推送——《星杭科技大学保洁岗位月薪元,引全国求职者关注》。

    “这也太夸张了吧?”隔壁桌的英语老师凑过来,“咱们拼死拼活评职称,工资还不如人家扫地的?”陈静若有所思地打开星杭科技大学的官网,教师招聘页面上“基础年薪36万起,配备独立科研团队”的字样刺痛了她的眼睛。作为省级教学能手,她在本地学校已经做到了职业天花板,却从未想过教育行业竟有如此广阔的天地。

    与此同时,在西南边陲的小县城,28岁的物理教师周明正在给学生们上晚自习。斑驳的黑板上,他用粉笔认真书写着电磁学公式。突然,后排学生举起手机:“周老师,星杭科技大学在招老师!您这么厉害,肯定能考上!”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学生们围拢过来,屏幕上播放着星杭科技大学的宣传视频——全息投影的课堂、能与学生互动的智能机器人、年薪百万的教师访谈。

    周明的心开始剧烈跳动。他想起上个月母亲生病住院,因为拿不出手术费,不得不向所有亲友借钱。如果能去星杭科技大学,不仅能改善家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那里有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能让他实现“用虚拟现实教物理”的梦想。当晚,他熬夜修改简历,将自己研发的“简易电磁学教具”专利证书扫描上传。

    星杭科技大学的招聘邮箱很快被海量简历淹没。人力资源部经理看着后台数据惊叹:“二线城市和县城的教师投递占比超过60!”其中一份来自东北某县城中学的集体申请尤为瞩目——语文、数学、英语三位骨干教师联名申请,附带了他们共同开发的乡土教材。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宝藏。”沈雅思在招聘会上展示这些案例,“他们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依然保持创新,一旦给予平台,必将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她特别注意到一位来自西北山区的化学老师,在没有实验室的情况下,用生活常见物品设计出二十多个趣味实验,视频在网络上点击量过百万。

    在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