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具体规定、处罚措施、适用范围等各类疑问,专业人员都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消除民众心中的困惑,让法律不再是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条文。
为了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李炎充分尊重各地的独特性,鼓励各地依据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那些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的地区,举办了以“摒弃陋习,弘扬新风”为主题的诗词创作、书法绘画比赛。活动一经发起,便得到了民众的踊跃参与。老老少少纷纷拿起笔,在诗词中抒发对良好风气的赞美,对陋习行为的批判;在书法和绘画作品里,巧妙地融入法律精神,有的描绘出和谐美好的社会场景,有的则刻画了陋习行为的丑陋模样。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向往与追求,使法律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在商业繁华、人流量大的城市中心,设立了大型互动式普法展览。展览现场布置得极具科技感和互动性,通过实物展示,将被破坏的公共设施、因不良行为导致的混乱场景等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他们直观地看到陋习行为的后果;多媒体演示则以生动的动画、视频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解读法律条款;虚拟现实体验更是让观众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各种生活场景中,亲身体验陋习行为的影响以及改正后的美好。通过这些多种先进手段的综合运用,全方位、多角度地让民众更加直观、真切地了解陋习行为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民众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同。
从教育层面来看,李炎高瞻远瞩,着重强调要将风气陋习行为法律全面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致力于构建起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学段、一体化教育模式。他组织了一批教育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精心编写专门的教材和教案。在幼儿园阶段,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便通过简单易学的儿歌、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传递爱护公共财物、文明礼貌待人等基本道德观念。比如,一首“爱护公物人人夸”的儿歌,用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要珍惜公共资源;还有“礼貌小天使”的故事,教导孩子们见面要问好、说话要文明。这些儿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