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姑爷那里,您让准备了八身衣裳,是不是有些少了?
李纨:便宜相公那,八份儿还不够吗?
最后,经过亲爹经验参考,继母指导,嬷嬷团队们实践,另几份儿新鲜出炉。
嬷嬷们:“小姐,这是给贾府里小姐、少爷的,准备了一些玩器和笔墨纸砚,您看看,”
“嫁妆单子也重拟了一份儿,把之前送来的聘礼添上了。”
“聘礼是给了三十六抬,各式项圈首饰、妆蟒绸缎、四季衣服、羊酒等,约莫值一万两银子。”
李纨觉得,可能贾府男子成亲规格就是一万?不确定,以后再看看。
“您的陪嫁三十六抬,除了家具摆设、各色被褥、各式妆奁,就是史书典籍最多。”
李纨临嫁前,还灵机一动,让人将府里的书都抄了一份,尤其孤本、四书五经这些,多抄几本,批注也都抄上。
不然原本的嫁妆单子,只值三、四千两,顶天五千两。
多了这些书,既能自己看,以后再比嫁妆的话,也可以胡乱吹嘘,喊一万也行,两万也凑合,这叫花小钱办大事。
钱嬷嬷:“聘礼、陪嫁凑一起,正好七十二抬嫁妆,您这份儿嫁妆,拿到谁家也不算薄了。”
不知道别人满不满意,反正李纨自己满意的,实惠自己得了,面子上也过得去。
至于亲爹补的银子,已经进口袋里了,怎么可能还回去。
正房那边,继母:“老爷,听说,大小姐让人把书都抄了一遍,当陪嫁,是您给出的主意?”
李父:“她自己想的,也是舍不得府里的书吧”,行,还挺鸡贼,倒也不那么担心她过不好了。
“我就说,老爷的主意的话,不会准备地这么匆忙”,继母继续试探。
李父:“怎么,你也觉得她的主意好?”
“嗯,大小姐真聪明,陪嫁的那些书加上抄本,嫁妆丰厚了不少呢”,继母心里在暗暗嘀咕:她也挺会装相,那副嫁妆,乍一看,还是非常能唬住人的。
李父:“那我们女儿成婚时,也这么给她准备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