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的另一种经典描述。
“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的含义。在这里,“阴气前绝”指的是某一脏腑的阴气先于阳气而衰竭,而“阳气后竭”则意味着随后阳气也逐渐枯竭。中医认为,阴气代表着滋润、宁静与收藏,而阳气则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温暖。当某一脏腑的阴气严重衰竭时,就会影响到整个人体的阴阳平衡,使得阳气失去制约,进而出现亢进或衰竭的状态。
接下来,我们看“其人死”这一结果。当阴阳之气严重失衡,无法再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时,就会导致死亡。这是中医理论中对病情危重、阴阳失衡导致死亡的深刻认识。
至于“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这些外在表现,中医认为红色与心有关,代表着热、火等病理变化。当阴气衰竭,阳气亢进时,就会导致气血运行加速,热邪内生。这些热邪在体内积聚,就会使得皮肤颜色发红,尤其是腋下和心下部位更为明显。腋下温、心下热则进一步提示了体内热邪的亢盛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对于阴阳失衡导致死亡的描述是基于对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深刻认识与把握。在实际临床中,医者需要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与预测。同时,中医也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以恢复阴阳平衡,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