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一章 (23)中医智慧:清浊邪如何影响上焦下焦健康?(1/7)
    原文: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

    在中医理论中,“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这句话,蕴含了深厚的医学智慧与辨证思维。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寸口脉阴阳俱紧”的含义。寸口脉,即中医诊断中常用的桡动脉诊脉部位,分为寸、关、尺三部,分别对应上、中、下三焦。阴阳,在此处可理解为脉象的浮沉、迟数、有力无力等属性。当寸口脉阴阳俱紧时,意味着脉象紧束有力,无论浮沉皆如此,这通常反映了体内有寒邪或实邪阻滞,正气与邪气交争激烈的病理状态。

    “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则是对病因病机的进一步阐述。清邪,一般指的是性质轻清、易于上浮的邪气,如风邪、寒邪中的轻浅部分,它们往往首先侵袭人体的上部,即上焦,影响心肺等脏腑的功能。浊邪,则是指性质重浊、易于下沉的邪气,如湿邪、痰浊等,它们更容易侵袭人体的下部,即下焦,影响肝肾及肠道等脏腑的功能。

    因此,当寸口脉阴阳俱紧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及病史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哪种邪气侵袭了哪个部位,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这既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也展示了中医对疾病认识的深刻与全面。

    原文: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

    我们常常能见到诸如“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这样充满哲理与象征意味的表述。这些文字不仅是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更是中医智慧与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

    首先,我们来解析“清邪中上,名曰洁也”。这里的“清邪”指的是性质轻清、易于上浮的邪气,它们往往与自然界的风、寒等轻浅邪气相对应。当这些邪气侵袭人体上部时,因其性质清轻,故称之为“洁”。然而,这里的“洁”并非指无邪、纯净之意,而是强调其侵袭部位与性质的特定性。换句话说,清邪虽然“洁”,但仍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浊邪中下,名曰浑也”。浊邪,则是指性质重浊、易于下沉的邪气,如湿、痰、瘀等。这些邪气往往侵袭人体下部,因其性质浑浊、沉重,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