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对于判断肝脏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南方心脉,其形何似?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
在探讨“南方心脉,其形何似”这一中医理论问题时,我们可以从中医五行学说与脏腑理论的角度来深入剖析。
中医将人体与自然界的方位相对应,南方属火,与心脏相应。这里的“心者,火也”,正是基于中医五行学说,将心脏与火的属性相联系,象征着心脏的温热、活跃与光明。而“名少阴”,则是中医对心经的一种分类归属,少阴心经与心脏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这是对心脉特征的经典描述。在中医脉诊中,脉象是医者通过手指触感来辨识体内气血运行状况的重要依据。心脉的“洪大而长”,意味着脉象搏动有力,如洪水般汹涌澎湃,且脉形相对较长。这反映了心脏功能强健,气血充盈,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不息的生理状态。
具体来说,“洪大”脉象体现了心脏泵血功能的强大,血液在脉管中流动时产生的冲击力较大,使得脉象显得洪亮有力;而“长”脉象则表明心脏的气血充足,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搏动,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原文: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小本大故名覆,病在表也。上微头小者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脉象与心脏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极为密切。对于“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这一论述,我们可以理解为,当心脏功能强健,气血充盈时,脉象往往呈现出洪大而有力的特征,这是心脏健康、疾病向愈的一种表现。
然而,脉象的变化并非总是如此简单明了。当脉象出现“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的情况时,就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了。这里的“脉来微去大”,指的是脉象初起时微弱,而后逐渐变得洪大,这种脉象的反常变化,往往预示着疾病已经深入到身体内部,即所谓的“病在里也”。
“脉来头小本大故名覆,病在表也”的描述。这里的“头小本大”,指的是脉象起始时细小,而后逐渐变得粗大,如同覆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