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3章 (5)从尺寸脉象看五脏六腑疾病(2/4)
痛以及耳聋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少阳经病邪循经上传、影响相应脏腑经络功能的直接体现。

    “当二三日发”这句话,则是指从少阳经受病到症状明显发展的时间跨度,可能意味着在两三天内,相关症状会逐渐显现并加重。

    接下来的“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则是对治疗原则的一种概括。这里的“三经”指的是太阳、阳明、少阳三条经脉,它们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不同部位和功能。当这三条经脉都受到病邪侵袭,但尚未深入到相应的脏腑时,通过发汗的方法可以驱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虽然中医的经络理论和治疗方法与西医有所不同,但两者都致力于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对于中医理论中的“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等描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中医对特定症状和体征的一种归纳和总结,它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原文: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于胃中,络于嗌[yi]咽喉,故腹满而嗌干。

    在中医的世界里,每一种脉象都如同人体内部的语言,默默诉说着脏腑的喜怒哀乐。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这句话背后的奥秘。

    首先,“尺寸俱沉细”是指寸口脉和尺泽脉都呈现出沉而细的特点。沉脉,即脉位深沉,按之始觉;细脉,则是脉道狭小,细如丝线。这种脉象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人体内部的阴气偏盛,阳气不足,是太阴经受病的一种表现。

    太阴经,在中医经络学说中,与脾的功能紧密相关。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当太阴经受病时,其经络循行于腹部,络于咽喉,因此可能会出现腹部胀满、咽喉干燥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太阴经病邪循经上传,影响相应脏腑经络功能的直接体现。

    “当四五日发”这句话,则是指从太阴经受病到症状明显发展的时间跨度。在中医理论中,病邪的侵袭和发展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四五日”则是太阴经受病后,相关症状逐渐显现并加重的一个大致时间节点。

    至于“以其脉布于胃中,络于嗌咽喉”,则进一步解释了太阴经受病后可能出现症状的原因。太阴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