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3章 (6)中医伤寒两感病:六经传变全解析(6/9)

    然而,如果病程超过十三日以上,病情仍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出现“寸尺陷者”,即寸口和尺脉的脉象变得沉弱无力,这通常意味着病情危重,预后不良。这是因为脉象是反映人体气血盛衰和脏腑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脉象沉弱无力往往意味着正气衰败,病邪深重。

    综上所述,这一段话描述了少阴病在病程的第十一天开始减轻的表现,以及病情好转时病人精神状态的改善。然而,如果病程过长且脉象沉弱无力,则预示着病情危重,需要高度重视并及时治疗。

    原文:若更感异气,变为他病者,当依后坏病而治之。若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者,变成温疟。阳脉浮滑,阴脉濡弱者,更遇于风,变为风温。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疾病的传变与转化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若更感异气,变为他病者,当依后坏病而治之”这一句话,我们可以从中医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原则等角度进行解读。

    “若更感异气”,这里的“异气”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中不同于原先致病因素的另一种病邪。在中医看来,人体之所以生病,往往是因为外界病邪(如风、寒、暑、湿、燥、火等)侵袭人体,或者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正气不足,病邪得以乘虚而入。当人体在已经患有某种疾病的基础上,再次遭受到另一种病邪的侵袭时,原有的疾病就可能会发生变化,转变为另一种疾病。

    接下来,“变为他病者”,指的是由于“异气”的侵袭,原本的疾病性质、症状表现等都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一种新的疾病。这种变化可能涉及到病位的转移、病性的寒热转化、虚实变化等多个方面。

    最后,“当依后坏病而治之”,这里的“后坏病”可以理解为转变后的新疾病。当疾病发生转变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也应该随之调整。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病因、病机、症状、体质等多个方面)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对于转变后的新疾病,医生需要重新进行辨证分析,确定其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原则和方法,然后依据这些来制定治疗方案。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疾病的成因、传变以及治疗有着一套独特而深入的认识。针对“若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者,变成温疟。阳脉浮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