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5章 (3)伤寒病及症状(1/5)
    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在探讨这段关于“太阳病”与“伤寒”的中医经典描述时,我们首先要明白,这是源自《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着作的精髓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智慧。

    让我们以现代中医理论的视角来解析这段原文。所谓“太阳病”,在中医六经辨证体系中,指的是外感病初期,病邪侵犯人体肌表,正气抗邪于表所表现的证候。太阳主一身之表,为诸经藩篱,故外邪入侵,大多从太阳而入。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这里描述的是太阳病初起时,患者体温可能已有升高,也可能尚未出现明显发热,体现了病情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阶段性。

    “必恶寒”,是太阳病的一个典型症状,因为寒邪束表,卫阳被遏,肌肤失于温煦,故见恶寒。这种恶寒,往往伴有添衣加被不能缓解的特点,与单纯的畏寒有所区别。

    “体痛”,同样是由于寒邪侵袭,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体表的疼痛,尤其是头项强痛、身痛腰痛等,是太阳病常见的伴随症状。

    “呕逆”,则可能是病邪在表,正气抗邪于表,导致里气不和,胃气上逆的表现。但需注意,并非所有太阳病患者都会出现呕逆,这取决于患者的体质及病情轻重。

    “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这里的“脉阴阳俱紧”指的是寸关尺三部脉象均呈现紧象,紧脉主寒、主痛,是伤寒病邪在表的典型脉象。因此,结合上述所有症状与脉象,便可诊断为“伤寒”。

    综上所述,这段原文不仅是对“太阳病”与“伤寒”临床表现的精炼概括,更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理念的生动体现。在现代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接下来我们详细的说下。

    “太阳病”,这不仅仅是一个病症名称,它是中医六经辨证体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个体系中,太阳被视为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如同国之边境,守护着内部的安宁。因此,当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试图侵入人体时,它们往往会首先遭遇太阳的阻击,从而引发一系列“太阳病”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