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我们来理解“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这句话意味着,在伤寒病初起的时候,病邪首先侵袭的是人体的太阳经。太阳经,作为六经之首,是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中医理论中关于外感病初期的主要辨证体系。
“脉若静者,为不传”,这里的“脉静”,指的是脉象平稳、无异常变化。在中医看来,脉象是反映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如果伤寒初起时,患者的脉象保持平稳,没有出现紧、数、急等异常脉象,那么就说明病邪尚未深入,正气尚能固守,病情有可能不会进一步发展,即“为不传”。
然而,如果患者在此时出现了“颇欲吐,若燥烦”的症状,同时脉象也变得“数急”,那么这就成为了病情传变的预警信号。“颇欲吐”可能是胃气上逆的表现,“燥烦”则反映了体内的热象或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而“脉数急”则更是直接指出了气血运行的加速和紊乱,预示着病邪已经深入或正气已经开始溃败。
因此,当我们在临床中遇到这样的患者时,就需要高度警惕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中医的诊疗过程中,脉象的观察和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脉数急: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描述,它不仅仅是对脉象形态的一种简单概括,更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状态的一种直观反映。
我们来解析“脉数”这一特征。在中医理论中,“数”脉通常指的是脉象跳动次数超过正常范围,即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增多。这种脉象往往与体内热象、阴虚火旺、气血充盛或正气抗邪等病理生理状态密切相关。当人体受到外邪侵袭或内部脏腑功能失调时,气血运行可能加速,从而导致脉象数急。
而“急”则进一步强调了脉象的紧张度和力度。急脉往往给人一种急促、有力的感觉,仿佛血液在血管内快速奔流,难以平息。这种脉象可能反映了正气与病邪之间的激烈斗争,或是体内气血运行的严重紊乱。
在治疗上,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脉象特征,采用相应的方剂和针灸等治疗方法,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