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对于太阳病发汗后出现的特定症状,如“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确实提出了以桂枝加附子汤为主的治疗方案。
太阳病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通常指的是外感风寒之邪,病邪主要停留在人体的体表部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表证”。治疗这种病症的基本原则,就是通过发汗的方式,将停留在体表的风寒之邪排出体外,从而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然而,发汗的过程也需要适度。如果发汗太过,就会导致人体的阳气受到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津液会因为过度的发汗而外泄不止,形成中医所说的“漏不止”的现象。这是因为津液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物质,它不仅能够滋养人体,还能够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当津液大量丢失时,人体的各项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同时,阳气受损还会导致卫外不固,也就是说,人体的防御能力会下降,风寒之邪就更容易侵入人体,导致人体出现恶风的症状。这是因为阳气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温煦、防御的作用,当阳气受损时,人体的防御能力就会下降,风寒之邪就容易乘虚而入。
此外,津液的大量丢失还会导致筋脉失养,从而引发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等症状。这是因为筋脉需要津液的滋养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当津液丢失过多时,筋脉就会失去滋养,进而出现功能障碍。
原文: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桂枝三两(去皮):桂枝辛温,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去皮则取其辛散之力更专。
芍药三两:这里的芍药,古方多指白芍,味酸苦,性微寒,能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止汗,与桂枝相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
甘草三两(炙):炙甘草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炙后药性更温和,增强补脾之力。
生姜三两(切):生姜辛温,能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切片则便于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