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五章 (20)二桂枝越婢汤(2/3)
剂量换算较为灵活,通常根据大枣的大小和品种有所不同,但四枚大枣大致相当于现代约12-15克

    生姜一两二铢(切):约等于42克(1两约等于30克,加上2铢即13克)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约等于8克(24铢约等于156克,但考虑到石膏的质地和煎煮方式,此处稍作调整,以便更好地控制剂量)

    成分介绍: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的功效。

    芍药: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功效,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是发汗解表的要药,尤其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而喘等症状。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能缓和药性,防止发汗太过。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药物吸收,同时也有一定的缓和药性作用。

    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功效,能协助麻黄发汗解表。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能制约麻黄的温热之性,防止发汗太过而伤津。

    综上所述,这组药材及其剂量换算成现代单位后,大致为桂枝6克、芍药6克、麻黄6克、炙甘草6克、大枣12-15克、生姜42克、石膏8克。这是“大青龙汤”方剂的标准剂量,但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原文: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首先,“上七味”指的是方剂中的七种药材,即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炙甘草、大枣、生姜和石膏。这七种药材共同构成了“大青龙汤”方剂。

    接下来,“以水五升,麻黄煮沸,去上沫”是煎煮的第一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麻黄需要先煮沸,以去除其表面的浮沫。这是因为麻黄中含有一些挥发油和杂质,通过煮沸可以去除这些不利于药效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