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五章 (23)从误治到自救,阴阳自和与人体自我修复(2/3)
参其间”,这里的“病形象桂枝”,指的是患者的症状表现与桂枝汤证相似,桂枝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证。但考虑到患者正气已虚,且有“两胫挛”的虚象,故在原方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了附子。附子辛热,能温经散寒,回阳救逆,对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的证候尤为适宜。

    “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增加桂枝的用量是为了促进发汗,以解散在表的风寒之邪。但这里的“增桂”并非单纯为了发汗,更重要的是通过调和营卫,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使正气得以振奋,驱邪外出。而附子的加入,则是为了温补阳气,治疗因阳气虚衰而导致的各种症状。这里的“亡阳”并非指阳气完全亡失,而是指阳气虚损较甚,有亡失之虞,故需及时温补以救之。

    原文: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首先,我们来看看病例中的症状:“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这些症状看似杂乱无章,但实际上它们反映了患者体内阴阳失衡、寒热错杂的病理状态。

    厥逆,指的是手足逆冷,这是由于阳气不能通达四肢所致。咽中干,可能是津液亏损,或是热邪灼伤津液的表现。烦躁,说明患者内心不宁,可能是热邪扰心,或是阴阳不交所致。阳明内结,指的是阳明经(主要指的是胃和大肠)有热邪内结,这通常会导致大便秘结、腹胀等症状。谵语烦乱,更是热邪扰心、神明失守的严重表现。

    面对这样的复杂病情,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病因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这个病例中,医生首先选择了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具有温中复阳的作用,能够温补脾胃之阳,促进阳气的恢复。夜半时分,阳气逐渐回升,患者两足开始发热,说明阳气已经开始恢复,但胫部仍然有些拘急不舒。

    此时,医生再次调整治疗方案,给予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具有缓急止痛、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帮助筋脉舒展,缓解拘急症状。果然,服用后患者胫部得以舒展,症状有所缓解。

    最后,针对阳明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