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1章 (5)揭秘阳脉浮阴脉弱之谜:血虚筋急,荣卫失衡(2/3)
面对疾病时,应首先辨明阴阳,再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同时,也要认识到疾病的转归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灵活应对,不可拘泥于固定模式。

    原文: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是中医外感病初期的一种证候类型,主要表现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里提到的“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实际上是描述了一种特殊情况,即太阳病的病程自然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按照中医理论,太阳经气运行一周大约为七日,病邪可能因正气抗邪外出或自然衰减而逐渐消散,从而使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甚至痊愈。这反映了中医对于疾病自愈能力的认识和尊重。

    然而,如果病情并未按照预期自愈,反而有向更深的层次,即其他经络传变的趋势,那么就需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来阻止病邪的进一步深入。这时,“针足阳明”便成为了一种治疗手段。足阳明胃经是中医十二经络之一,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多个脏腑经络相连。针刺足阳明经的特定穴位,可以调整脾胃功能,增强正气,从而阻断病邪的传变路径,使疾病得以控制并逐渐康复。

    这种治疗思路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即在疾病尚未发展到严重阶段时,就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来阻断病情的发展。同时,也展示了中医针灸疗法在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疾病康复方面的独特优势。

    综上所述,这句话不仅揭示了中医对于太阳病自然病程的认识,还展示了中医在疾病治疗中的灵活性和预见性。通过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阻止疾病的传变,促进患者的康复。

    原文: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12日愈。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这句话揭示了中医对于疾病自愈时间与自然界阴阳变化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在中医理论中,一天之中,阳气从早晨开始生发,至午时达到顶峰,随后逐渐衰退。巳时至未时大约上午9点到下午3点,正是阳气较为旺盛的时段。对于太阳病这种外感表证而言,若能在此时段内正气充盛,病邪得以有效祛除,则疾病有自愈之可能。这不仅是中医时间医学的体现,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