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1章 (8)揭秘中医奇脉:动、缓、弦、紧、革脉象全解析(2/8)
往往提示我们脾胃功能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失调或病变。

    “上下无头尾,如豆大”,这是对脉象形态的描述。它表明这种脉象在关脉部位出现,形状像豆子一样大,没有明显的头和尾,呈现出一种相对独立的、局限性的跳动。

    “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为我们勾勒出了“动脉”这一独特脉象的生动形象。首先,让我们来细细品味这句话中的每一个字,感受其中蕴含的医学智慧。

    “厥厥”,这一词汇在此处巧妙地描绘了脉象跳动时的有力与短促。它如同一位蓄势待发的运动员,每一次跳动都充满了力量,却又转瞬即逝,不留痕迹。这种有力的跳动,往往反映了人体内气血的充盈与活跃,但也可能暗示着某种病理状态的存在。

    而“动摇”二字,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脉象的不稳定与波动性。它如同海面上起伏不定的波浪,时高时低,时强时弱,让人难以捉摸。这种不稳定的特点,往往与人体内的气血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等病理状态密切相关。

    综合起来,“动脉”这一脉象,便是指在特定部位(如手腕的关脉区域)出现的,形状如豆般小巧,跳动有力而短促,同时又具有明显不稳定性的脉象。在中医理论中,动脉的出现往往提示着人体内部存在着某种病理变化,如气血的紊乱、脏腑功能的失调等。

    原文: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是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它反映了气血的盛衰、脏腑的功能以及病邪的性质等。阳脉和阴脉在这里并非指阴阳两性的脉,而是指寸口脉(即手腕部的脉象)中的不同部位,寸为阳,尺为阴。浮大濡等则是脉象的具体特征。

    接下来,我们逐一解读这句话中的脉象特征:

    1 “阳脉浮大而濡”这一脉象描述,蕴含了丰富的诊断信息。首先,我们来拆解这一描述

    阳脉(寸脉)浮大:阳脉,通常指的是寸脉,它位于手腕的桡侧,靠近大拇指一侧。寸脉主要反映人体上焦(心肺)的气血状况。

    浮大,意味着脉象在触摸时感觉较为表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