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着人体阳气的旺盛与升发。阳气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的特性,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当阳气旺盛时,脉象便显得圆润而流畅,这也是身体健康的一种体现。
“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则强调了阴阳平衡在脉象中的重要性。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当阴阳二气相互协调、和合无间时,脉象便呈现出一种滑利而和缓的状态。这种滑利的脉象不仅反映了人体气血的充盈与流畅,更体现了阴阳平衡所带来的和谐与稳定。
“关尺自平”则是对脉象中关部与尺部的一种描述。在中医脉诊中,关部与尺部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不同脏腑与生理部位。当阴阳平衡、气血和顺时,关部与尺部的脉象也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平和而稳定的状态。这种平和的脉象不仅是对人体健康的一种反映,更是对阴阳平衡、气血和顺的一种肯定。
“阳明脉微沉,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这句话,便是对两种不同脉象及其对应病症的详细阐述。
“阳明脉微沉,食饮自可”。阳明脉,在中医理论中主要指的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脉象。这两条经脉与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密切相关。当阳明脉出现微沉的脉象时,通常意味着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正常,没有出现明显的亢进或减退。因此,“食饮自可”便是对这种脉象下人体消化吸收功能正常的描述。换句话说,当阳明脉微沉时,人们的饮食和消化功能通常处于一种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状态。
“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少阴脉,在中医理论中主要指的是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的脉象。这两条经脉与人体的心肾功能、水液代谢等密切相关。当少阴脉出现微滑的脉象时,这通常意味着人体内部存在一定的阴实之邪。滑脉在中医理论中往往代表着气血的充盈和流动,但在这里,它更多地是反映了水湿、痰饮等阴邪的蕴结。
“滑者,紧之浮名也”这句话,实际上是对滑脉特征的一种进一步解释。在中医理论中,紧脉往往代表着寒邪的侵袭或气血的瘀滞,而滑脉则更多地表现为气血的充盈和流动。但在这里,滑脉与紧脉的某些特征相结合,形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