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寒毒潜伏到夏季时发病,那么就会引发“暑病”。暑病的症状通常比温病更为严重,它除了具有温病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高热、大汗、口渴欲饮、舌红苔燥等,这是因为夏季气候炎热,寒毒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更容易化热,导致人体出现更为严重的热象。
综上所述,这句话所描述的伤寒病发病的两种不同情况,不仅揭示了中医理论中伤寒病的发病机理,也为我们理解中医理论中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受寒邪,从而预防伤寒病的发生。
原文: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这段话所讨论的,主要是关于人体疾病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强调了冬季受寒对于春夏季节温热病发生的影响,以及“时行之气”的概念。
首先,“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在生活中辛勤劳累的人,在春夏季节容易患上温热病,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在冬季时受到了寒邪的侵袭。这里的“非时行之气”指的是并非由于当时季节的气候异常所导致的疾病,而是由于之前季节(冬季)的气候影响所遗留下来的问题。
“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 这句话详细描述了“时行之气”的概念。时行之气,指的是在某个季节中,气候出现了与该季节正常气候相反的情况。比如春天应该是温暖的,却出现了大寒;夏天应该是炎热的,却出现了大凉;秋天应该是凉爽的,却出现了大热;冬天应该是寒冷的,却出现了大温。这种气候的异常变化,往往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
“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一年中,如果某个季节出现了时行之气,那么无论是年长的人还是年幼的人,他们所患的疾病往往会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就是因为时行之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