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3章 (10)明者护本,愚者逐荣:从两感病治疗看人生智慧!(1/3)
    原文:凡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而执迷用意者,乃云神丹甘遂合而饮之,且解其表,又除其里。

    在中医理论中,“凡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这一观点,体现的是中医对于复杂病情处理时的智慧与原则。这里的“两感病”,通常指的是同时存在的表证(如外感风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与里证(如肠胃积滞、湿热内蕴等内部病理变化)。治疗时之所以强调有先后,是因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的病因、病位以及病情轻重缓急,都需要医生在诊断时仔细权衡,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策略。

    “发表攻里,本自不同”这句话,实际上是对中医治疗中表证与里证治疗原则的精辟概括。

    在中医理论中,表证和里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病症类型。表证通常指的是外感病邪初起时,病邪尚未深入,仅停留于肌肤、经络等表浅部位的病症。这类病症的主要特点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等,治疗时多采用辛散解表的方法,以驱散外邪,使病邪从肌表而解。常用的解表药物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都具有发散风寒、解表驱邪的作用。

    而里证则是指病邪已经深入脏腑、经络等内部组织的病症。这类病症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能包括高热、烦躁、口渴、便秘、腹胀等症状,治疗时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攻下、清泄或补益等。攻下法主要用于治疗里实症,如便秘、腹胀满等,常用药物有大黄、芒硝等;清泄法则主要用于治疗里热证,如高热、口渴、舌红苔黄等,常用药物有石膏、知母等;补益法则主要用于治疗里虚症,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当归、熟地等。

    因此,“发表攻里,本自不同”这句话,强调了治疗表证和里证时应该遵循的不同原则和方法。

    至于“执迷用意者,乃云神丹甘遂合而饮之,且解其表,又除其里”的说法,显然是对某些不顾病情实际,盲目追求一方治百病的错误做法的批评。神丹、甘遂等中药,各有其特定的功效与适应症,若不加分辨地随意合用,不仅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因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在中医临床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