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四章 (4)太阳中暍:夏月伤冷水,身热恶寒,如何应对(2/3)
。这种津液的耗损,会导致体表阳气的不足,进而使得卫外功能(即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防御能力)减弱。因此,尽管体内阳气亢进,但体表却会因为阳气的不足而感到寒冷,这就是“恶寒”症状的产生。

    “身重而疼痛”这一症状。中暑后,由于人体津液的流失,筋脉失去了足够的滋养,变得不够柔韧。同时,热邪还会阻滞气血的运行,使得身体的气血流通不畅。导致了身体感觉沉重而疼痛。

    “其脉弦细芤迟”这一脉象描述,能够为我们揭示中暑后人体内部的一些病理变化。弦脉通常主痛,意味着体内可能存在疼痛或紧张的状态;细脉则主虚,反映了人体正气不足,体质虚弱的情况;芤脉主失血伤阴,暗示了体内可能存在阴液亏损,甚至是出血的状况;而迟脉则主寒,表明体内阳气不足,有寒邪侵袭的迹象。将这些脉象综合起来看,确实反映了中暑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瘀滞的复杂病理状态。

    再来看“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这一症状描述。中暑后,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阳气容易外散,加上大量出汗导致津液亏损,体表阳气自然变得不足,卫外功能也会相应减弱。此时,如果小便后体内阳气进一步流失,体表阳气就会更加不足,从而引发洒洒然毛耸的症状,即体表毛发竖起,感觉寒冷。这是因为阳气无法有效温煦体表,导致毛孔收缩,毛发竖起以试图保持体温。

    而手足逆冷的症状,则是因为阳气无法通达四肢末端所致。在中医理论中,阳气是推动气血运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力量。当中暑导致阳气外散、津液亏损时,阳气就无法有效地输送到四肢末端,导致手足冰凉。这不仅反映了中暑后人体阳气的严重亏损,也提示了体内气血瘀滞、运行不畅的病理状态。

    最后,“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则是中暑后人体阴虚火旺,津液亏损的进一步表现。稍微劳作一下,就会感觉身体发热,这是因为阴虚火旺,阳气亢盛。口开则是因为津液亏损,口干舌燥,需要张口呼吸以缓解不适。前板齿燥则是因为津液无法滋润口腔,导致牙齿干燥。

    综上所述,中暑后人体会出现一系列复杂的症状,这些症状既反映了热邪侵袭、津液亏损的病理状态,也体现了人体阴阳失衡、气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