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带来一种温煦而舒适的暖意。
“翕翕”二字,在此处用得极为精妙,它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发热的柔和与均匀。想象一下,当你置身于温暖的阳光下,全身肌肤都被这柔和的光线所包围,每一处都感受到那份恰到好处的温暖,没有一处过热,也没有一处被忽略,这便是“翕翕发热”的生动写照。
对于“鼻鸣干呕者”这一症状组合,我们可以从中医的角度进行一番深入的探讨。
首来说“鼻鸣”。在中医理论中,鼻为肺之窍,肺气的宣发肃降直接影响着鼻部的功能。当肺气不利时,呼吸之间,鼻息便可能发出声响,形成所谓的“鼻鸣”。这种声响,既是肺气不畅的外在表现,也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警示信号,提醒我们可能存在肺系疾病或外邪侵袭的情况。
再来看“干呕”。干呕,顾名思义,是指有呕吐的动作或感觉,但实际上并未吐出东西。在中医看来,干呕多与胃气上逆有关。胃气以降为顺,若胃气失和,不循常道下行,反而逆而上冲,便可引发干呕。而风邪犯胃或正气抗邪于表,导致胃气失和,正是干呕的常见原因之一。风邪善行数变,易袭阳位,当风邪侵袭人体时,不仅会影响体表的阳气,还可能通过经络传导,影响到脏腑的功能。胃作为受纳腐熟水谷的脏器,其气机的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当风邪犯胃或正气抗邪于表时,胃气便可能失和而上逆,引发干呕。
“桂枝汤主之”,这是《伤寒论》给出的治疗原则。桂枝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正是针对太阳中风证“阳浮而阴弱”的病机特点而设。通过桂枝的辛温解表,白芍的酸甘敛阴,生姜、大枣的调和脾胃,甘草的调和诸药,共同达到扶正祛邪、调和营卫的目的。
原文: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当谈及桂枝汤这一中医经典方剂时,我们仿佛能穿越回那个古香古色的时代,感受那份对自然与生命深刻理解的智慧。桂枝汤,作为《伤寒论》中的首方,其组方之精妙,疗效之确切,历经千年而不衰,实为中医之瑰宝。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桂枝汤的组成:桂枝三两(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