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桂枝,性味辛甘温,能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是方中的君药;芍药三两,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与桂枝相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为臣药;甘草二两(炙),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炙用则温而补中,增强了全方的和缓之力;生姜三两(切),辛温发散,既能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十二枚(擘),甘温补中,既能助芍药养血,又能调和药性。五药相合,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
在制备桂枝汤时,需要注意的是,各药的比例要精确,煎煮方法也要得当。一般而言,是将以上药物以水适量,先煮桂枝、生姜,待水沸后去上沫,再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至药液浓缩至一定程度,去渣取汁,分次温服。服后还需注意避风保暖,以助药力发挥。
桂枝汤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限于太阳中风证,凡属营卫不和、外感风寒表虚者,皆可加减运用。其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的功效,使得它在中医临床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原文: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歠热稀粥一升馀,以助药力。温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在探讨这段关于桂枝汤服用方法的描述时,我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医家的诊疗室,亲眼见证着中药煎煮与服用的精细过程。这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手段的展现,更是中医文化中“药食同源”、“天人合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首先,“上五味,咀三味”,这里的“咀”指的是将药物咬碎或切碎,以便更好地煎煮出有效成分。而“三味”通常指的是桂枝、芍药、甘草这三味主要药物,它们被精心处理后,与生姜、大枣一同入锅。
接下来,“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这描述的是煎煮的过程。七升水,在微火的慢炖下,逐渐浓缩至三升,这个过程中,药物的精华被充分提取出来,形成了治疗疾病所需的药液。
“去滓,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