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三、临床应用
1 治疗水肿:茯苓常与猪苓、泽泻等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利水渗湿的作用。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如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 治疗脾虚泄泻:茯苓能健脾渗湿,对于脾虚运化无力导致的泄泻症状,常与党参、白术等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
3 治疗心神不宁:对于心神不宁、失眠健忘等症状,茯苓常与远志、酸枣仁等药材配伍使用,以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
四、使用注意
虽然茯苓的药性平和,但虚寒精滑的病人应避免服用。此外,在使用茯苓时,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搭配。
桂枝,味辛甘,性温,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去皮后的桂枝,其辛散之力更为突出。四两的剂量,说明该方需要桂枝来温通阳气,调和营卫。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炙甘草则更侧重于温补脾胃。二两的剂量,虽不及茯苓和桂枝,但也足以发挥其调和药性、增强药效的作用。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十五枚的大剂量使用,显示出该方对于补益气血、调和营卫的需求较高。同时,大枣的甘味也能缓和药性,使全方更加平和。
将这些药材组合起来,就构成了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这一经典方剂。该方具有温阳化气、利水渗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奔豚病、心悸怔忡、水肿尿少等症状。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剂量的调整。
原文: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这句话的意思是,将上述四味药材(茯苓、桂枝、甘草、大枣)用甘澜水一斗来煎煮。首先,要先煮茯苓,煮至水量减少二升后,再加入其他药材继续煎煮,最终煮取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