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
说话者叫李思孝,元朝末年的进士,曾先后在北元多地担任过重要官职,他清楚了解如今敌我双方的各方面差异。
王保保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这位老臣,李思孝同样无惧对视,正欲剑拔弩张之时,王保保语气却平静下来,缓缓说道:
“李大人,您只看到了明军的强大,却没看到我们的优势。我大元虽如今内忧外患,但军队根基尚在,将士们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且我军骑兵天下无双,在北方广阔的平原上,定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他微微一顿,环顾四周,提高音量,“更重要的是,此战关乎我大元的生死存亡,关乎我等的尊严与荣耀。将士们心中憋着一股气,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又何惧明军?”
这时,王保保暗中给身旁的亲信武将们使了个眼色,武将们悄然围拢,隐隐对元顺帝形成了压迫之势。
乱世当用重典。
自从脱脱丞相冤死后,他尤为觉得这句汉话振聋发聩。
脱脱何许人也
蒙古大族蔑儿乞人,但自幼熟读儒家经典,聪颖超常人,他的汉文化修养极高,是二十四史中《宋史》、《辽史》、《金史》的主编。
当脱脱出任御史大夫和中书省右丞相后,便大改伯颜旧政,在任内恢复科举制度,平反了前丞相伯颜时的很多冤案,同时还减轻剥削、放宽税政,深得民心,后世称之为“脱脱更化”。
后来,脱脱还提议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着,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被赞誉为“贤相”。
同时,脱脱还曾经修黄河民工起义,镇压抗元红巾军,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
而就这么一位能文能武的“贤相”落了一个什么下场?
1355年1月7日,脱脱接到了一份签署日期为1354年12月24日的诏书,元顺帝就在奸臣哈麻的谗言下,认为脱脱养寇自重,要造反,下令罢免脱脱的兵权和一切职务,并流放到云南。
可笑,可笑,我大元一代贤相竟被这个昏庸无能、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皇帝拖累至死。
元顺帝感受到了这股无形的压力,心中一阵恐惧。
他环顾四周,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