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出处通常被认为是在清代李宝嘉(亦名李伯元)所着的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中:“还有那大名鼎鼎的贺钦差,他见了外国人,也是一味的谦和。”
不过,它的构成元素“大名”和“鼎鼎”在古代文献中都有出现。
苏轼只是脑子稍微转了一下,便明白了程宇这是在夸他。
“兄长。”苏辙无语地喊了一声苏轼,为什么不再直呼其名,当时是为了在外面要维护兄友弟恭的形象。
“你只听到别人夸你,为何没想到这人为何知道咱俩的名字啊?”说着,苏辙还快速带着警惕的神色看了程宇一眼。
经过苏辙的提醒,苏轼随即露出了一幅恍然大悟的表情,既来之则安之,他面向程宇好奇问道:“这位兄台,你也是眉山人吗,如何知晓我二人的名字?”
程宇:“……”
怎么回事?
怎么感觉这个苏轼呆呆的?
在脑子里稍微腹诽了一下,程宇嘴角微微上扬,走近了两人。
“两位要想知道是为何来到此地的,不如随我进屋一叙。”
见程宇面容英俊、气质超然,毫无奸人之相,苏轼微微思考了片刻后,随即道:“好。”
见苏辙也点头同意,程宇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苏轼、苏辙两人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谨慎。
苏辙:万一真有情况,我说三二一,就跑。
苏轼:好!
……
在程宇缓缓介绍完食仙居以及他本人的来历后,苏轼、苏辙缓了好一阵子,途中脸色更是变了又变。
苏轼:我们来到了未来?
苏辙:子瞻是被食仙居选中之人?
为了让两人接受自己真的穿越到了未来,程宇索性也不藏着掖着,笑着直言道:
“你,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佑二年,嗯也就是宋皇赵祯的第九个年号,进士及第。”
“嘉佑六年,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元丰三年,被贬为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