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苏辙:哥,以后少写点诗给我,我怕后人误会(2/4)
苏轼用手挠了挠胳肢窝:“爹怎么又落榜了,这时候还没考上么?”
【途径成都时拜访大臣张方平】
【张方平评苏洵两子: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瑾重,成就或过之。】
苏轼转过脸对苏辙笑道:“看来未来你比我有成就啊。”不过又嘀咕道:
“我怎么觉得可爱这一词用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面前不太合适呢?”
苏辙白了一眼哥哥。
【这一年的汴京星光耀眼,唐宋八大家中环的六位此时都在京城。】
【兄弟俩参加了考试,都考中了进士,一时间轰动京师。】
【这一年苏轼21岁,苏辙19岁。】
看到出现了明显的年龄日期,兄弟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对方。
那就是四年后了。
【同年母亲去世,父子三人回到蜀地。】
苏轼、苏辙猛地站起身:“!!!”
“母亲去世?!”
四年后母亲将离开我们了?
见两人如此激动,程宇示意两人先平静下来。
待两人恢复心情后,程宇:“这是历史上你们母亲去世的时间,然而如今你们既然已经知道了历史,那么想办法去延长你们母亲的健康,便可避免你们母亲的早逝。”
“可,可以吗?”苏辙结巴道。
“你没听程道长,怎么说的了吗?既然他说可以,那就保证没问题的。”苏轼拍了拍苏辙的肩膀,安慰了一下弟弟苏辙。
程道长?
第一次有人这么称呼我?
程宇摸了摸下巴,回复苏轼:“你没说错,不过别叫我什么程道长,听起来怪怪的,直呼我名字,或者喊我程先生都行。”
啊?
那修炼之人不是道士吗?
苏轼愣了一下,但调整很快,笑道:“好的,程先生。”
得到了程宇的肯定回答后,苏轼、苏辙自然心里松了一口气,也默默记住了母亲离世的这个时间段。
【之后,他们搬到了汴京。】
【因为兄弟二人的性格都比较耿直,经常一言不合得罪人,所以之后两人因为遭人谗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