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有的用胭脂虫制作胭脂,有的用红蓝花捣碎制作,有的用杏花制作……
看起来都没有问题,程宇一一都尝试了一遍,在经过多轮筛选和品尝后,程宇认为用杏花制作品质最佳。
明书《易牙遗意》曾记载:“鹅一只,不碎,先以盐腌过,置汤锣内蒸熟,以鸭弹枚洒在内,候熟,杏腻浇供,名杏花鹅。”
杏花,红色,类胭脂色。
曹寅《楝亭集·过海屋李昼公给事出家伶小酌留题》诗有:“选次不辞过,知君怜我真,红鹅催送酒,苍鹘解留人。”
这里的而红鹅便泛指胭脂鹅,如今江南部分老字号食堂仍有此食供客。
胭脂鹅脯制作工艺并不复杂。
只需将腌制好的鹅肉放入蒸锅中,盖上锅盖,点燃炉火,即可蒸制。
随着炉火的燃烧,锅中逐渐冒出热气,厨房里弥漫着鹅肉和调料混合的香气。
程宇不时地打开锅盖查看蒸制的情况,调整火候。
杨玉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时而乖巧地帮忙递一下调料或者工具。
经过一段时间的蒸制,程宇打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香味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
他将蒸好的鹅肉取出,放入盘中,此时的鹅肉色泽红润,如同胭脂一般,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还不够。
程宇趁热又在鹅肉上淋上了关键的一层由蜂蜜、醋、杏花调制而成的酱汁,酱汁在鹅肉上缓缓流淌,与鹅脯本身的粉红色肉质交叠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颜色由浅入深的红色彩绘。
每一片鹅脯,程宇认为都需要单独进行最后的工序。
在装满了数盘后,程宇这才满意地洗手,擦去手上的酱汁。
“好了,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