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之始
北宋仁宗年间的汴京,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之上,散发着无尽的繁华与热闹气息。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商贩的吆喝声、马车的辘辘声、孩童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属于这座城市的生动乐章。
张择端在毅然拒绝蔡京那看似诱人实则暗藏玄机的要求后,心里很清楚,自己往后在这汴京的日子,怕是不会顺遂了。蔡京那等权势滔天之人,向来睚眦必报,自己此番拂了他的面子,往后指不定会遭到怎样的刁难。可即便如此,张择端心中那团对绘画的炽热之火,却丝毫没有因此而减弱半分。他的目光,始终坚定地落在自己的创作梦想之上,那是一片旁人无法轻易撼动的净土。
那一日,张择端回到自己在汴京角落的那间小屋,屋内陈设简单,却堆满了他平日里的画作和绘画工具。他坐在桌前,望着窗外汴京那热闹的街景,心中渐渐萌生出一个大胆而宏伟的想法——创作一幅能够全方位展现汴京繁华景象的界画长卷。他深知,汴京这座城市有着太多值得记录的瞬间,那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繁华的商业交易以及巧夺天工的城市建筑,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北宋的昌盛与人民的智慧,若能将它们都绘于一幅长卷之上,那必是一件流芳千古的佳作。他在心里默默为这幅还未成形的画作暂定了个名字——《清明上河图》。
说干就干,张择端背起画具,迈出了家门,开启了他为创作收集素材的漫长旅途。他先是来到了汴京最热闹的商业街——御街。这条街道宽敞笔直,两旁店铺林立,从清晨到日暮,都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张择端找了个街边的角落,支起画板,开始细细观察起来。他看到一家绸缎庄前,店伙计正笑容满面地拿着一匹绸缎向几位衣着华丽的妇人展示,那绸缎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妇人们则一边用手轻轻抚摸着绸缎,一边和伙计讨价还价,脸上满是对这精美织物的喜爱。不远处,有个卖糖人儿的小贩,正熟练地用手中的糖浆绘制着各种栩栩如生的造型,引得一群小孩子围在周围,目不转睛地看着,嘴里不停地喊着:“我要那个小兔子,我要那个孙悟空……”小贩则乐呵呵地应着,手上的动作越发麻利了。
张择端快速地挥动着手中的画笔,将这些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