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清明上河图史记 > 第43集清明上河图(2/4)
,他们都一一仔细梳理记录。

    有时候,为了搞清楚画中某个店铺招牌上模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他们会请教好几位古文字学的专家;为了弄明白画中人物服饰的细节特点,又跑去和研究古代服饰史的学者探讨交流。那些日子里,他们的生活仿佛被《清明上河图》填满了,满脑子都是北宋汴京城那热闹喧嚣的街景。

    经过数月的刻苦钻研,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张逸云觉得,《清明上河图》最精妙之处在于它看似只是平铺直叙地记录市井生活,实则将北宋社会的阶层融合、经济往来以及那种包容开放的氛围都巧妙地融入其中。就好比画中那座虹桥,桥上行人熙熙攘攘,有骑马的达官贵人,有挑担的小贩,有赶着毛驴的普通百姓,大家在这座桥上交汇,却又和谐有序,这不正是北宋社会多元融合的生动写照吗?

    林婉儿则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有了深刻体会,她认为《清明上河图》在当时就是一种文化的承载与传播媒介,通过画卷,北宋的城市风貌、百姓生活被传递到了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晓那个繁荣的时代,就如同现在我们通过各种艺术作品去展示我们的文化一样,有着跨越时空的意义。

    有了这些理解后,他们决定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创作之中。张逸云拿起画笔,铺开宣纸,开始构思一幅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但又加入现代视角解读的绘画作品。他在画面中,保留了原作中汴京城的大致轮廓和标志性建筑,比如高耸的城楼、宏伟的虹桥等,但在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刻画上,融入了更多现代的情感元素。他画着画着,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北宋的街市之中,能感受到小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闹声,还有那阵阵拂过的微风。

    林婉儿则选择了用一种更为新颖的艺术形式——数字艺术来展现她心中的《清明上河图》。她运用专业的软件,将画中的元素进行分解、重构,让画面动了起来。原本静态的汴河上的船只开始缓缓行驶,船夫们有节奏地划着桨;街边的店铺幌子也随风飘动,里面的掌柜和伙计们忙着招呼客人,活脱脱就是一个北宋汴京的数字重现,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

    当张逸云完成他的画作时,那细腻的笔触、鲜活的色彩,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眼前一亮。画中虹桥边,一位老者正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