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金融技术安全组织副秘书长开通紧急加密通话。
“我请求您干预澜井系统在成员国部署‘带宽优先协定’,这已经不是系统测试,而是正在绕开投票程序,制定国际默认行为模板。”
对方沉声道:“我们已收到14国投诉信,称秩序节点数据出现延迟。”
“那不是我们的问题。”顾铭冷静反驳,“是澜井在设立‘行为防火墙’。”
“他没在竞争,他在建一堵墙。”
这个词汇一出,对方终于沉默了几秒。
然后缓缓开口:“我们会在12小时内召开紧急听证会,是否需要你方代表出席?”
顾铭没有犹豫:“我要苏婉亲自发声。”
而此刻的苏婉,站在空间的数据瀑布前,看着那一条条“被误导”的选择流向,面容平静。
她知道,在这个节点上,她不能再沉默。
——世界的信任不该被“系统效率”驯化,尤其当系统自身有主人时。
她按下那颗隐藏在系统最底层的开关。
【空间权限:全向共振同步系统】
【状态:开启】
“让世界,听听自己真正的心跳声。”
【t - 69小时12分】
“全向共振同步系统已启动。”
“传播半径:全球节点用户覆盖率 634。”
“预计产生反馈链次:3轮(约19小时周期)。”
苏婉站在“无人知晓的空间”深层数据穹顶下,四面八方光线交汇,每一束都代表着一条“被误导选择路径”的回溯逻辑弹窗”,从系统深处向外界回溯投放。
它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打断”了澜井系统对用户的行为预测引导——通过将原始选择记录复现于用户眼前,激活他们的“认知对照”。
这就像让一个刚刚签署了不公平合约的人,看到了自己签字前五秒的犹豫、质疑与被误导。
震撼,比愤怒来得更早。
“我是被系统引导的?”
“我的风险预判,是他事先喂给我的?”
“我居然从来没有真正想过,我是在‘做决定’。”
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