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长安城内风云如何变幻莫测,对葛明都没一点影响,葛明此时不过是个擦屁股纸都没搞出来的十岁娃子。
不过这几天葛明高兴,任谁有十贯钱的都会高兴,万元户葛明这两天走路都带风。
十贯钱,不是一个小数目,足足一万个铜钱,好大一堆放在房间内,在这个年代购买力是十分惊人的。
缺铜导致的钱币数量本就不足,再加上此时生产力极低。唐、宋时一贯钱只有七百甚至八百个铜钱,算是商业中的潜规则,但是葛明是县令家小郎君,王掌柜自然不敢给打折。
再看桌椅,虽然不是什么名贵的木材,但是做工非常精良。本来刷上传统的大漆会好看很多,但是这东西需要刷很多遍,每一遍都需要很长时间才干,想要用上桌椅,那估计要等几个月之后。
“光板”其实也不错,有淡淡的木香。居然没一颗钉子,全是榫卯加鱼胶粘贴的结果。
葛明拿起一串铜钱心里十分得意,看来在这个时代赚点钱确实比较简单。只需要画点图,各种作坊来点股份,这样一辈子都不用为没钱发愁。正所谓手上有钱,心里不慌,别说心里不慌,全身上下都不慌。
葛明本以为福伯会跟王掌柜签个合约,但是福伯说文书这东西就算了,给王掌柜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贪了葛家的份子。
福伯这话说的有点意思,葛家的份子,不是小郎君的份子。葛明以为商人地位太低,所以不敢做出格的事,哪里知道福伯的一片好心,这么乖巧聪慧的小郎君,怎么能沾上铜臭呢?
有了钱,就应该改善下生活,受够了家里吃的酸馒头,就从馒头开始下手。唐代还没利用好酵母,面团就放在盆里发酵的,空气中有很多酵母菌,进入面团里繁殖就能有蓬松的口感,问题是时间短了就是死面馒头,时间久了虽然稍稍蓬松但是有酸味。
后世蒸馒头的方法比较多,有加老面肥的,这个跟酸馒头原理相似,需要加点小苏打或者纯碱中和下酸味,这种面头比较劲道。
不过蓬松口感最好的还是加了酵母的馒头,明显松软很多,也更适合蒸包子。酵母对于一个吃货来说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后世葛明很喜欢自制鲜酵母做面包、蛋糕之类的东西,尤其是各种水果培养出来的酵母,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