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书院有两类课堂,一类是尚未考取童生试的学子,由经验丰富的秀才授课,这一点比村塾要好很多,绝大部分村塾都只有读了多年书的童生授课启蒙,赵书岩日后要考的就是这个课堂。
每年报考的孩子很多,书院的师资力量只有这么多,只能择优录取。
第二类就是童生课堂,入学的都是童生,授课夫子有秀才、也有举人,严正夫子和另一位举人出身的谢夫子分别教授甲班和乙班,丙班则是由胡秀才授课,按照学子考试排名来分班。
类似前世的分班考试。
当然也有特殊的存在,若是被夫子特别看重的也可以得到一个名额。
科举考试不像前世读完一个年级就升入下一个年级,很多院试考了几年都没过的童生还得继续读,这就导致学子间的年龄相差很大,有十五六岁的少年,也有二十出头的青年。
原主当年入读白云书院时是童生课堂最小的学生,现在十七岁了还得继续读童生班。
严夫子虽然同意赵书屿继续回来读书,但是没有直接收他进甲班,而是将他安排到了丙班,要求他在五日后的旬考中的成绩达到甲班学子的水平才能回到甲班。
课室外钟鸣三声,一位三十多岁的夫子走了进来,正是胡秀才。
这位胡秀才二十岁时院试考了第五名,可乡试却连考三次都没中,后来又是一番经历来到白云书院当夫子,潜心读书教学。
胡秀才在上首落座,看了眼赵书屿并未说什么,想来是严夫子和他提过赵书屿的插班的事。
今日课堂内容是策论评判,也就是胡夫子点评上一堂课留的策论作业。
赵书屿听的很认真,他正需要好好学习策论的行文规范。
上面胡夫子逐一读出学生的策论再加以点评,仔细讲解问题和修改意见。
胡夫子起身在课堂间走动,时不时会点人起来回答问题。
赵书屿耳尖的听到右边的青年小声嘀咕,“不要点我,不要点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眼角余光瞟过去就见他紧张的埋着头,生怕对上夫子的眼神。
再看其他几个学子一样都缩着脑袋不敢抬头,忍不住想笑。
不同的世界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