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去明末救义士 > 第23章 青蒿素(1/3)
    隔日一大清早,天空中还下着小雨,没有了前几日的酷热,朱府上下就早早忙碌了起来,府外的船码头周围隔夜就停了十来条乌篷船,朱福指挥着家丁们把一个个箱子从宅子里抬去了码头,朱禄则调度着船只,分批让船工挑上了船,等货物都上了船,朱府上下呼啦啦自老太太而下几十口人全都聚在码头送别,舅母徐何氏带着云儿抹着眼泪在丫鬟婆子们的搀扶下,登上了船,在不断和岸上的人挥帕告别后,船队缓缓地离开了朱桥。

    朱煜申拜别了祖母,又一一和父亲,二伯,四叔道别,众人自是一番鼓励和叮嘱,带着两个妻弟与赵太医父子同上了一条船。

    淅淅沥沥的小雨,让江南水乡笼罩在一片青灰色中,虽然只是七月初,自昨天开始天气却突然凉爽了起来,朱煜申知道这是明末着名的小冰河期在作怪,本应盘踞江淮的副热带高压不但虚弱,而且被来自遥远北方的冷空气硬是压制的南移。江南这片区域在崇祯末年是连年的涝灾,炎热的夏天就这样突然结束了,如此反常的气候终会带来可怕的灾害和瘟疫。

    和赵太医同船是朱煜申刻意为之,在启动了一声雷电之后,朱煜申回到了现代,恶补了些明末疫病和古今中医名方的知识后,朱煜申就和赵太医聊起了医道。

    赵太医起先还是简单的敷衍,想这个瘦弱的年轻人能有什么医学见识,可当朱煜申从华佗的麻沸散,张仲景的四逆汤谈到李时珍的青蒿治疟疾,赵太医父子已经完全惊讶的目瞪口呆。接着朱煜申直接把细菌说搬了出来,说自己以后会造出一种叫显微镜的神镜,到时一定让赵太医来开开眼。

    赵太医不以为然,而他的儿子小赵郎中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诘问道:

    按四少爷所说,细菌是充满在我们身边的,那为什么我们不是一直生病呢?而是有时才生病?

    四少爷笑道:

    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致病的,有些还是对我们身体有益甚至共存的,我们祖先已经慢慢适应了很多细菌,只有一些特殊细菌才会致病,而且一定要趁着我们身体虚弱或者受伤的时候才能致病甚至死亡。比如:打仗时会在箭头上涂抹粪便或者腐臭的尸液,所沾染的细菌就会从伤口处进入人体发生感染,而我们人体会通过发烧和这些细菌进行战斗,有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