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去明末救义士 > 第67章 金秋(1/3)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浏河滩基地上一根根拔地而起的烟囱开始一个个的冒起了黑烟,进入十月份以后,一个个好消息不断的汇总到四少这里,第一个好消息当然是四少的老本行炼铁,11厂开始大量炼制生铁,12厂则将生铁进一步炼制成熟铁。第二个好消息是在21厂的循环铅室里成功用绿矾油,硫磺与硝石大量蒸馏出了硫酸和稀硝酸,紧接着第三个好消息是22厂利用21厂的产品与硝石燃烧后的循环吸收制造出了较高浓度的硝酸,为此四少激动地拉着二丫和文秀两人喝的酩汀大醉,三人大被而眠,第二天醒来时,四少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不由后悔不已。

    加上之前已经投产的31烧碱厂,现代工业的基础原料三酸两碱已经齐备,下一步是一方面组建化工学院传授理论知识给一线的工匠,择优培养技术人才,升级工艺和提升产量,另一方面围绕这些原料厂开始组建进一步的化工厂。如25硝化棉厂,33水玻璃厂,302肥皂厂等等。

    接着第四个好消息是41厂利用锡池成功烧出了第一批浮法玻璃,虽然尺寸并不大,切边打磨后刚够做个穿衣镜的尺寸,但透明清澈的玻璃着实惊到了所有人。四少第一时间把自己的书房窗户全部换成了玻璃,以后自己大白天画图纸就不用再闻那呛人的蜡烛烟味了。

    玻璃可是一项发财创收的重要产品,四少当然相当重视,原来只有棉布一条腿的财政改善计划,就靠玻璃去支撑起这第二条腿呢!

    四少迅速组建了401厂做建筑用玻璃,除了朱府的换窗工程,学堂自然是首批用户,402厂做镜子,403厂做玻璃器皿,404厂做光学仪器,405厂做玻璃艺术品和409厂做玻璃制品专业配套包装。

    很快,第一批镜子就在苏州,松江,南京,杭州,扬州上市了。

    南京的徐记绸布庄重新装修开业了,一阵喜庆的鞭炮声后,当那话痨王掌柜看到朱三爷拉开门口那面大衣镜的红绸缎时,他的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西瓜!足足有五分钟,他竟然没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他之前按照三爷的意思把那些南京城里的贵妇名伶都请了过来,他也见到了朱家拿来的一些新货,觉得不错,有花布,有琉璃灯,还有透明的玻璃杯,首饰盒,还有一种叫香皂的沐浴用品,他也没有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