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煜申从娄塘回来之后,一个下午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试着用炭笔画了几张图纸,发觉虽然炭笔勉强能用,但一不小心就把手,纸和身上弄得黑乎乎一片,决定还是要把铅笔快点弄出来。于是把自己的小书童叫来,如此这般一顿吩咐,让他去准备碳粉和黏土,指挥着他加水搅拌,搓成细长条,切断晒干,拿到炉灶里去烧制,把个小书童弄成了个黑猴子,最终于做出了铅笔芯,一通忙乎直到天色傍晚才叫上朱福带着书童去了家里的木工坊,正在摸鱼的木工师傅见他们进来赶紧停了手上的活过来施礼,朱福指着其中三个比较年长的介绍道:
这位韩师傅,是这木工作坊的头,我们都叫他韩头。
这位是马师傅,以前在陕西九边军营做过,前年逃难过来的,老太爷见他能打造点军中之物,留下的他。
这位是咱们本家,朱师傅,以前是中都的大匠,流寇破中都那年来的我们家。
其他的都是他们三位的徒弟。
朱煜申和他们一一打了招呼,让其他人回去继续干活,只留下三个老师傅说话。
先了解了这三个老师傅是否认字,又把阿拉伯数字符号教会了他们三人,朱煜申先是把一套图纸打开,给三个人仔细解释道:
这是一套尺子,包括一把直尺,直尺长一米,然后用刻度把它等分为十分米,然后再分为更小的十厘米,十毫米。我要你们找坚硬不易变形的木料,把它做成标准尺,专门存放起来,以后以此为准将制作很多很多不同长度的尺子,每一把都要以它为准标明刻度。另外一把标准量角器,一把等腰直角三角尺,一把三十度直角三角尺。
接着又拿出其他几套图纸,分别是大小不一的天平,游标卡尺,圆规,升具。
三个师傅一一仔细地看过图纸,都认为制作不难,只是上面的刻度标识要费些时间,答应明天就能拿出首套样品。
朱煜申又把所有匠人召集在一起,要求他们必须要学会认字,考虑了一下,又让朱福安排私塾的先生每天开夜校教千字文,要求所有家丁,女佣和雇工都要去读书认字,三个月后考试,考试合格者一次性奖励二两银子,不合格者必须复读重考,三次不合格者统统给我赶出府去。朱福笑着答应道:
少爷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