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少送走了四弟,回屋又和父亲一起把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捋了一遍,把姑苏朱府上上下下这些家仆雇员都仔细过了一遍,把人手和四少安排的事情大致分配了一下就各自回房找女人折腾睡觉了。
第二天朱大爷刚去府学坐班,还没来得及去打听阅卷的情况,就接到了自己崇明县丞的任命文书,跟着送达文书的文吏去了府衙正堂拜见上官,府台和同知共同接见了他,两人自然是一顿勉励和嘱咐,无非是介绍了下崇明知县的情况,让他尽快上任,如何在任上配合主官和光同尘,安抚百姓,完成税粮,防御水匪云云。一旁的文吏取来了官服,官凭和官印,府台大人亲自托着授予朱大爷,又提了提他父亲并好一番鼓励,朱大爷自是连连称谢,向朝廷和两位上官好好表了一番衷心后,托着一套官身退出了正堂,又跟着小吏去见了通判和知事,等所有的手续和流程办完,已到中午,拉着相熟的知事去了府衙边上的一座豪华酒楼开了间包间,就两个人推杯换盏,吃喝了起来,知事又把他所知崇明县的情况详细给大爷讲了起来,道:
右堂兄,这马县令今年已近六旬,天启二年的举人,崇祯八年入的仕,前年才从贵州过来升任的这个县令,你也知道崇明在我们这苏松一片是个穷县,没什么油水,人口少,匪盗猖獗,以前县城还给盗匪攻破过,稍有点背景的都不愿意去那里任职,这县衙官职从未满员过,这两年更是无人愿去,这次令尊运作你去任这县丞一职,上边也很有猜测。你们到底是如何打算,还请赐教。
朱大爷叹了口气,道:
贤弟你也知道我乃家中嫡长子,但为兄学业不精,勉强捐了个监生才有了候补资格,本来凭我这资历也没想着求个一官半职,但家中那庶出的三弟却是有些天资,拜了复社张老二为师后,据说今年秋考很有把握中举,更加离谱的是他那个儿子,就是你昨天在松鹤楼看见的那个小孩,家里排行老四,自小聪颖,虽然今年才十五,其文章见识更甚于其父,今年也是准备连试得中,家母担心这老三一房势盛,于是撺掇着父亲给我谋个正经官职,可苏州辖地内也只有这崇明还有空缺,唉,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那知事听了点头称是,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两人边吃边聊,推杯换盏,这顿饭吃了一个多时辰,酒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