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去明末救义士 > 第56章 乡试(2/4)
管道连接完,等四少回来开始投料,木工坊已经和铁匠坊合并分裂成十四个机器厂,印书工坊分裂进化成了印刷厂,造纸厂,油墨厂,精铸厂,锻刻厂,当然厂名都是以数字命名的,只有他的小本本上才有对照的注释存在。

    崇明基地现在是白莲教的天下,那片三千多亩滩涂地上长满了芦苇,会随着江水的起落有所变化,需要大量的人口去慢慢圩堤开荒平整建设,白莲教对底层穷苦百姓的凝聚力组织力是空前强大的,四少已然成为了白莲教的真神,他去过两次崇明基地,每次福老爹都带着上千人给他磕头行礼,他虽然不习惯,但也没拦着,慢慢习惯吧,现在还没到讲平等的时候。他现在除了沿用改良过的白莲教教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弥勒托生,少主救世”,又提出了“反饥饿、反剥削、反压迫”的现实口号,海门基地开始把大批的流民经过收容辨识后,送去崇明基地,除了巨大的码头及堆场外,纯碱厂是最先造好并生产的,燃烧芦苇的烟柱日夜不息,从不间断,还好江风海风能迅速吹散。而接下来焦炭厂,水泥厂是崇明基地最优先的建设对象,最晚九月中旬就可以投入生产,海门基地另外给了四少一个惊喜,就是按照四少的设计开辟了几十亩盐田。没有盐,怎么搞三酸两碱?另外在基地的东边淤积了大量的滩涂已经慢慢成陆,那里有几万亩的芦苇荡等待开发,周师爷在当初买地办地契时,把这片滩涂全都涵盖了进去,这些芦苇不单是很好的造纸材料,更是崇明纯碱厂的后备原料基地,关键是能不断生长,取之不尽!而这些地等有人开荒后种上棉花红薯的话,养活个几十万人都没有问题。四少当时看到这些芦苇荡时,口水都流了出来!

    中秋前赵郎中,也就是赵太医的公子带了几个小药工来到了朱桥,在基地开了个小药铺,四少专门回了趟现代把生理学,基础护理学两本教材,足足花了四天时间抄了过来,估计现在赵郎中正在对照着繁简字对照表疯狂学习呢。四少在担心,不知哪天这赵郎中会来找他要几具死尸回去解剖研究,他要去哪里搞这死尸呢?

    四少现在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了,什么火绳枪,燧发枪,前膛枪,红衣大炮那纯粹是浪费资源和时间,他现在对明朝工匠工艺水平的信心空前爆棚,一件件事实就摆在他面前,不由得他怀疑,只要他把工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