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0日,杭城的寒意愈发浓重,星宁集团总部80层的会议室却暖意融融。沈知意站在全息投影前,面前悬浮着周氏集团破产后受牵连商户的详细资料:237家小微企业资金链断裂、46个创业团队濒临解散、近千名投资者血本无归。她轻点屏幕,将标注“星宁纾困计划”的文件推送到与会者面前。
“我们不是救世主,但不能眼睁睁看着商业生态被摧毁。”沈知意环视会议室,沈宁、沈舒及各部门负责人神情专注,“启动‘星火’专项贷款,利率下调至央行基准的50,还款周期延长至五年。”她调出受灾商户的分布地图,红色标记如星点遍布杭城,“记住,这不仅是资金援助,更是在重建信任。”
次日清晨,星宁集团的热线电话被打爆。在城西北的电子市场,经营电脑配件的李建国握着听筒声音发颤:“真的能贷到30万?不用抵押?”电话那头,星宁金融的客户经理耐心解释:“李老板,您只需提交近三年的诚信经营证明,我们相信踏实做事的人。”放下电话,李建国望着空荡荡的店铺,眼眶发热——周氏集团拖欠的货款曾让他连房租都交不起,如今却看到了转机。
与此同时,星宁园区的共享办公区内,几个年轻人围在电脑前欢呼。他们是受周氏牵连的游戏创业团队,原本因投资方撤资濒临解散,如今拿着星宁的低息贷款,重新启动了项目。团队负责人小林在笔记本上写下:“沈总说,科技不该是冰冷的数字,而要成为照亮希望的火种。”
在星宁集团的推动下,一场无声的商业救援在杭城展开。沈宁带领金融团队逐户走访,为商户制定个性化还款方案;沈舒组织设计师团队,免费为小微企业升级品牌形象;宿华的火种短视频平台开辟“杭城新生”专栏,帮助商户直播带货。短短一个月,受助商户的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滞销的库存变成流动的资金。
2008年春节前夕,杭城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沈知意收到了数百封感谢信。卖丝绸的王阿姨在信中写道:“用贷款进了新货,直播间里五分钟就抢光了,现在不仅还清欠款,还能给孙子包红包!”创业团队寄来的游戏光盘上,印着“献给所有相信梦想的人”。最特别的是一封来自拘留所的信,周正雄字迹潦草:“沈总,我终于明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