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10日,清华园的合欢树开得正盛,粉色绒花簌簌落在沈知意的肩头。21岁的她抱着一摞《互联网经济前沿》论文,脚步轻快地穿过校园——提前完成本科学业的她,即将踏入经济管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为白衬衫镀上一层金边,与远处科技园里星宁工作室的玻璃幕墙交相辉映。
“知意姐!杭城总部传来好消息!”陈昊骑着自行车从拐角冲出来,车筐里塞满报表,“星宁文化公司的股票市值突破203亿!六家分店的智能管理系统上线后,运营效率提升了40!”他推了推眼镜,兴奋得声音发颤,“沈宁和沈舒把总部打理得滴水不漏,现在连跨国合作案都能独立处理了!”
沈知意接过报表,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数据。杭城总部的照片附在文件末尾:17岁的沈宁穿着剪裁合身的职业装,正对着视频会议讲解文创项目;15岁的沈舒戴着黑框眼镜,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屏幕上是她主导设计的虚拟展厅。想起三年前那个抱着画板的小女孩,如今竟能将ar技术与非遗文化结合,沈知意不禁莞尔。
“姐,这次的季度总结会你来主持吗?”苏睛的电话适时响起,背景音里是星宁北京分部的热闹讨论声,“刘强东的京东物流体系初步成型,马老师的中国黄页用户突破500万,还有马化腾的oicq注册量过亿……大家都等着听你的战略规划呢!”
夜幕降临时,沈知意坐在研究生宿舍的书桌前,打开加密邮箱。世界各地的合作邀约如雪片般飞来,其中一封来自硅谷的邮件让她瞳孔微缩——某风投机构愿意出资10亿美元,换取星宁国际业务的部分股权。她摩挲着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资本是翅膀,而非枷锁。”
与此同时,杭城星宁总部大楼顶层,沈宁正盯着股市大盘。电脑屏幕上,星宁的股票曲线稳健上扬,她轻轻咬住下唇,拨通了沈舒的分机:“妹妹,欧洲文创展的预算再压缩5,把资金倾斜到区块链研发项目。”15岁的沈舒立刻回应:“明白!我刚收到剑桥大学实验室的合作意向,他们想把咱们的非遗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文物保护领域。”
高考前夕,沈宁在办公室复习备考。台灯下,《宏观经济学》与《高等数学》的课本旁,摆着